【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一、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思是:君子最担心的是自己死后名声不能与实际行为相称。这句话表达了儒家对个人道德修养和身后名誉的高度重视,强调人应注重修身立德,以求生前有德、死后有名。
在古代社会,名声不仅是个人价值的体现,更是家族荣誉和社会地位的重要象征。因此,“君子”不仅要追求功业成就,更要在道德上树立典范,做到言行一致、德行昭著,避免“没世而名不称”的遗憾。
这句话也反映出儒家思想中“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三不朽理念,鼓励人们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永恒的价值。
二、核心观点表格: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论语·卫灵公》 |
原文 |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
解释 | 君子担忧死后名声无法与生前行为相匹配 |
核心思想 | 强调修身立德,追求道德与名声的统一 |
社会意义 | 古代重视名声,作为个人价值与家族荣誉的象征 |
儒家理念 | 体现“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思想 |
现代启示 | 鼓励人们注重品德修养,追求内在与外在的统一 |
对比理解 | 与“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
三、延伸思考:
在现代社会,虽然物质条件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但“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的精神依然具有现实意义。一个人若只追求利益或短暂的成功,而忽视了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即使在世时风光无限,也可能在身后留下负面评价。因此,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保持高尚的品德与正直的行为,仍是值得推崇的人生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