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禄是什么意思】“干禄”是一个汉语词汇,常见于古代文献和现代语境中。它字面意思是“求取俸禄”,即通过某种方式获得官职或经济利益。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干禄”的含义有所演变,但其核心始终围绕着“功利性追求”展开。
一、干禄的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词义 | “干”意为“求取”,“禄”指“俸禄”或“利益”,合起来表示“求取功名、利益”。 |
来源 | 出自《论语·述而》:“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后世引申为追求仕途或功利。 |
古义 | 古代多指士人通过科举、仕途获取官职和俸禄,是传统社会中常见的进取目标。 |
今义 | 现代泛指为了个人利益、职位、地位等而努力奋斗的行为,也可带有贬义,如“追名逐利”。 |
文化背景 | 在儒家思想影响下,“干禄”常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联系在一起,体现士人的社会责任感。 |
二、干禄的延伸理解
1. 积极意义
在古代,干禄是士人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代表了对知识、道德和责任的追求。例如,许多文人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为国家和社会服务。
2. 消极意义
在一些语境中,“干禄”也被视为功利主义的表现,强调个人利益而忽视道德修养。这在儒家批评中常被指出为“利欲熏心”。
3. 现代应用
当代社会中,“干禄”可以理解为职场晋升、事业发展或经济收入的追求,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也需注意避免过度功利化。
三、相关成语与典故
成语/典故 | 解释 |
干禄求进 | 指为了获得官职或利益而努力进取。 |
学而优则仕 | 出自《论语》,强调学习优秀后应进入仕途,与干禄有密切关系。 |
求田问舍 | 比喻只关心个人利益,缺乏远大理想,与干禄的负面意义相似。 |
四、结语
“干禄”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既体现了古代士人的进取精神,也反映了社会对功利与道德之间的平衡思考。在现代社会中,理解“干禄”的内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个人发展与社会责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