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耻下问成语什么意思】“不耻下问”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出自《论语·公冶长》:“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虽然这句话本身没有直接提到“不耻下问”,但后人根据孔子的教育思想,引申出这一成语。
“不耻下问”的字面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它强调的是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应该保持谦虚的态度,不怕向他人请教,尤其是向那些看似不如自己的人求教,是一种虚心求学的表现。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不耻下问 |
出处 | 《论语》中体现的思想,后人引申 |
字面意思 | 不以向地位或学识较低的人请教为耻 |
引申意义 | 谦虚好学,尊重知识,不自满 |
使用场合 | 多用于称赞他人虚心求教的精神 |
近义词 | 虚心求教、不骄不躁、勤学好问 |
反义词 | 好高骛远、自以为是、骄傲自满 |
二、使用场景与例子
1. 学习场合
- 小明成绩优秀,但他从不嫌弃同学的问题简单,总是耐心解答,这种“不耻下问”的态度值得表扬。
2. 工作场合
- 新员工面对不懂的问题时,主动请教老员工,体现了“不耻下问”的精神,有助于快速成长。
3. 日常生活
- 在生活中,遇到不懂的地方,向家人、朋友请教,也是一种“不耻下问”的表现。
三、注意事项
- “不耻下问”强调的是“不以请教为耻”,而不是盲目地向任何人请教。
- 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对方的身份和问题的性质,合理判断是否适合请教。
- 成语虽褒义,但也要注意分寸,避免因过度请教而显得不够自信。
四、结语
“不耻下问”不仅是一种学习态度,更是一种做人之道。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知识的路上,保持谦逊和开放的心态,才能不断进步。无论是在学校、职场还是日常生活中,都应该发扬这种精神,做一个真正有智慧、有修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