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b类矿石是什么意思】“122b类矿石”是地质勘探和矿产资源分类中的一个术语,常见于中国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体系中。它属于矿产资源的经济可采性分类之一,用于描述具有一定开采价值但尚未完全确定其经济可行性的矿石类型。
在实际应用中,“122b类矿石”通常指的是经过初步勘探,已基本查明矿体形态、规模、品位等基本特征,但在经济评价方面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需要进一步验证其开采技术和经济效益。这类矿石一般处于“预可采”或“次可采”阶段,具备一定的开发潜力,但尚不具备大规模开采条件。
122b类矿石简要总结:
项目 | 内容 |
定义 | 122b类矿石是指经过初步勘探,矿体特征基本查明,但经济可采性尚需进一步验证的矿石类型。 |
分类依据 | 根据《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7766-1999)标准进行划分。 |
勘探程度 | 初步勘探,矿体形态、规模、品位等基本明确。 |
经济可采性 | 具有一定开采价值,但尚未完全确定其经济可行性。 |
开发阶段 | 处于预可采或次可采阶段,需进一步技术与经济评估。 |
应用场景 | 用于资源评估、矿山规划及后续详细勘探的参考依据。 |
总结
“122b类矿石”是矿产资源分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反映了矿产资源从发现到开发之间的中间状态。它不仅有助于科学管理矿产资源,也为矿业企业提供了合理的开发决策依据。理解这一概念对于地质工作者、矿业投资者以及政策制定者都具有重要意义。